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建筑行业发展历史(建筑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2024-06-15 2690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从古至今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有什么
  2. 建筑行业近几年的走向发展
  3. 建筑工程行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它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显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一个悠久而又缓慢的过程。

  

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雨雪、雷电和野兽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这种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

  

人类为了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天然洞穴之中走出来,开始利用土、石、草、木、竹等作为建筑材料,这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它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显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一个悠久而又缓慢的过程。

  

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雨雪、雷电和野兽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这种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

  

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祠、石阈和石墓。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祠、石阈和石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

  

自从80年代以来,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迅速,形成了沥青及沥青改性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涂料、封闭材料和刚性止水堵漏材料共5大类几百个品种,已经形成品种门类齐全、低中高性能档次齐全的材料体系。

  

1.SBS、APP改性沥青卷材(1)改性剂:改性剂有SBS、APP、IPP、APAO等,大部分采用SBS沥青改性剂。

  

(2)胎基:我国聚酯无纺布生产线陆续增加,聚酯无纺布年使用量在150平方米以上。

  

(3)引进生产线:我国先后引进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线数十条,生产能力在1.5亿平方米以上,产品广泛用于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工程。

  

(4)国内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国内自行研制开发的生产线包括消化吸收的翻版线大约为200多条。

  

2.合成高分子卷材发展概况(1)三元乙丙卷材我国在1980年开始从日本引进三元乙丙橡胶卷材技术和设备,到目前我国三元乙丙卷材的生产能力约1000万平方米以上。

  

(2)氯化聚乙烯卷材(CPE卷材)品种有有胎基、无胎基、复合型、非硫化等。

  

目前我国氯化聚乙烯卷材的生产能力在1500万平方米以上。

  

(3)氯化聚乙烯--胶共混卷材我国年生产能力在500万平方米以上。

  

(4)聚氯乙烯卷材(PVC)我国聚氯乙烯卷材于80年代末由济南塑料一厂引进意大利技术和设备生产宽幅2米PVC卷材,目前已和瑞士SARNA集团合资生产渗耐PVC卷材。

  

另外国内有广东汕头汕樟塑料机械厂、苏州526厂昌达机械公司及北京等几十家企业生产PVC卷材设备。

  

到目前为止,我国PVC卷材生产能力约在1500万平方米以上。

  

(5)其它高分子卷材其它高分子卷材有三元丁、EM、PE、ECB、LHJ、SBC等高分子卷材。

  

EM型海帕伦高分子卷材由辽宁丹东东港等材料公司和湖南省南县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

  

目前国内生产能力在1500平方米以上。

  

3.涂料发展概况我国70年代主要生产氯丁胶和橡胶改性沥青涂料。

  

另外,用煤焦油生产塑料油膏,除嵌缝外,还用于屋面涂抹。

  

1985年上海首先推出851焦油聚氨酯涂料。

  

由于德国巴斯夫公司等国外大型化学公司与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出了高质量的丙稀酸乳液,使中国开发高性能彩色单组分丙稀酸涂料成为可能。

  

目前,由由全国多家工厂生产出了彩色丙稀酸涂料。

  

这种涂料的耐用年限在10年以上,在潮湿基层上可以施工,在现场开盖直接涂刷或滚刷,可得到一种无接缝的彩色涂膜。

  

这种涂料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预计今后产量会大增,用途更广泛。

  

4.密封材料的发展概况我国密封材料从80年代起步,以后品种发展较多,速度较快,主要品种有PVC油膏、PVC胶泥、沥青油膏、丙稀酸、氯丁、丁基密封腻子、氯磺化聚乙烯、聚硫、硅酮、聚氨酯、窗用弹性密封膏、中空玻璃弹性密封膏等十几个品种。

  

我国已颁布了近十项密封材料的标准。

  

5.刚性和堵漏材料(1)无机铝盐剂。

  

这种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5%。

  

这种材料用于治理地下室和水池等贮液构筑物大面积渗漏较适用。

  

(6)另外,快速、外墙剂、、稳挡水、墙克漏、永凝液、宝、堵漏停、堵漏能、确保时、注浆堵漏王、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膨润土止水板、抗压密封剂等漏料品种繁多、功能多样,完全能够满足我国堵漏工程的需要。

  

6.建设部曾经推荐的13种材料卷材:SBS改性沥青卷材、APP改性沥青卷材、氯化聚乙烯卷材、PVC卷材、三元乙丙橡胶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

  

涂料:沥青聚氨酯涂料、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料(JS复合涂料)、硅橡胶涂料。

  

密封材料:丙稀酸建筑密封膏、聚硫建筑密封膏、硅酮建筑密封膏、聚氨酯建筑密封膏。

  

近年由国家投资180亿元在全国建设388个粮库,新增库容250亿公斤,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第一批生产SBS、APP卷材的24家工厂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推荐给国家粮食储备局,这些企业生产形势很好,受益匪浅。

  

第二批推PVC、SBC和CPE共混的合成高分子卷材业已公布。

  

中国水泥工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2003年,水泥年产量已达8.6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雄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至今尚无一本全面叙述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历史的书。

  

中国古代曾有过辉煌的建筑胶凝材料史。

  

早在公元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用“白灰面”涂抹山洞,此后又学会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至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了石灰。

  

在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出现了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然而,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停滞,我国建筑胶凝材料发展“三合土”阶段似乎就停止不前了。

  

在欧美国家,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则在罗马砂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最终发明了波特兰水泥。

  

相应的,水泥工业成长壮大,其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的中国从外国输入水泥,输入生产技术,许多人当时把水泥称为“洋灰”。

  

中国水泥工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都与当时国内外所发生的政治事件有关。

  

清朝末期,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世界列强纷纷入侵中国,输入商品,开办厂,恣意掠夺,其中包括输入水泥和在中国开办水泥厂。

  

清末的“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设需要大量水泥,促使中国民族水泥工业兴起。

  

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后,日本水泥资本随日本侵略势力的入侵进入中国,开办了一批日资水泥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列强热衷于国内战争,无暇顾及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中国民族水泥工业乘机获得较大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民族工业遭挫折和破坏,敌后的西南、华中和西北地区由于战争和经济建设需要而产生了一些小水泥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大兴土木,在计划经济制时期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水泥企业,改革开放使中国现代水泥企业纷纷诞生。

  

中国建筑料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旧材料是发展,新材料也在不断的发展,相信中国的建筑材料会越来越好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主要包括中国建筑(601668)、中国铁建(601186)、上海建工(600170)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建筑业市场总产值预测

  

自2009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5%以上。2018年达到了6.87%的较高点,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创历史新高,达7.2%,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2996亿元,比2019年增长3.5%,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1.2个百分点。

  

2011-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呈逐年上升态势。2020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39万亿元,相比2019年增加了6.24%。2021年1-3季度,中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9.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1%。

  

建筑业大而不强,仍属于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行业市场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有所制约行业更好发展。

  

中国建筑业未来投资机会与发展前景分析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建筑行业造成极大的影响。随着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加快形成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建筑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内建筑市场持续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统计公报数据,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6.4万亿元,同比增长6.2%。

  

“十四五”期间,国内建筑市场将从中速增长期进入中低速发展期,但中国仍将拥有全球最大的建设规模。根据《全球建筑业2030》报告的预测,中国的建筑业在“十四五”期间将以4.8%左右的速度增长,存在结构性增长空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其它区域建设规划,前瞻认为在以下区域将有明朗的建筑业投资前景: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一、施工总承包基本上转化为EPC或DB模式。

  

二、监理基本上转行为全过程咨询单位。

  

三、建筑工地逐步由现浇形式变为装配式建筑。室内装修也将越来越多的采取装配式建筑,如装配式卫生间、装配式厨房等。

  

四、农民工会越来越少,大量的工程施工将由机器人及大型机械设备代替,只有一少部分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五、取消预售制度及公摊制度。实行现房现卖。

  

六、挂靠模式基本上被杜绝,全国工程人员联网注册,非人证合一的现象将。

  

七、工人将享受社保,工资由专用账户直接汇入,基本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八、建筑将更加的绿色、节能、环保。

  

九、室内家居将实现万物互联,更加的智能机人性化。

  

十、高收入人群将向郊区位置转移,郊区将出现大量的小别墅。市中心为商业办公及部分中高层建筑,主要居住中低层人群。

  

我来回答,实话实说,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为未来还是很遥远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但是未来的五年、十年、十五年还是可以预见的,不确定性也有,但是比较小,预测的结果正确的概率比较大。中国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应该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描述:重点说国内方面,国内传统建筑行业已经在祖国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基建狂魔的不断发挥下,进入相对瓶颈期,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国内未来建筑行业可分为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和其他四个方面,以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为主题,个人认为,未来国内建筑行业的重点发力点应该在大交通体系(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生态治理、城市更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也成为新型城镇化)六个方面持续发展,同时新技术应用也会逐渐普及。国外方面则以一带一路为代表,劳务、技术输出为重点,但是国际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在,就不再详述。按照国家既定战略,肯定会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不受制于人,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另,本人目前十分看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中的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市场蛋糕巨大,大家都是新手、起步高度一致,未来机遇较大,大家都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建筑这个行业这两年正处在一个“被迫改革”这么一个阶段,建筑行业已经不像前些年房地产疯狂的时候那样暴利了。行业的变化以及人们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淘汰了一些管理不良、经营不善、资金薄弱的一些建筑企业,还在市场中活跃的单位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资金不断的投入使得建筑行业向发展像多元化发展,前些年住宅类地产火的一踏糊涂以至于众多开发商一起发力普通住宅项目,近些年来住宅累地产趋于刚性需求饱和的趋势,致使行业出现了房地产要崩溃的“狼来了”的语论。所以目前很多开发商也逐渐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再加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行业发展发展方向。

  

建筑业在今后几年会向装配式的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优势明显,也是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实践验证过的建筑方式,现阶段政府部门也是在鼓励和引导装配式建筑的房展,而且在我国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相信装配式建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肯定会成为主要的建筑方式。

  

建筑业会向生态节能环保型的建筑逐步发展。近些年人民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对环保的监督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建筑设计中会向环保节能型的建筑发展,例如近几年内出现的被动房形式就是建筑设计在这个方面的一个尝试。对于建筑施工方面,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施工方式自然会逐渐淘汰,对于不重视环保的施工企业也会加大惩处力度,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施工单位也在努力的进行改型。

  

建筑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倾斜。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这也就要求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也要逐步适应技术的变更。我国目前的第一线生产者仍以农民工为主,技工或高级技工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上阻碍建筑业的发展,再加之年轻农工思想越来越解放,建筑业的基层民工会出现越来越缺的情况,这些也就决定了通过新技术代替劳动力的趋势。

  

广义的的建筑工程未来趋势,央企一统天下,项目越来越大,有资质的中小建筑民企允许直接央企总包手上分包,各级之间越来越公开透明,居间人越来越少,劳务工人互联网平台共享,社保由平台承担,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清晰,专业工人级别使用者评分,对企业资质和业绩的审查逐渐转移到对管理团队个人资质和业绩上,工程款付款越来越前置,工程三角债逐渐没有,财力弱的市县逐渐减少项目上马数量,国际援建工程大量输出,部分施工企业转向城市运营和项目运营,建筑工人越来越少,上一代包工头逐渐消失。

  

建筑业将一直存在,纵观中国历史,鲁班为鼻祖。未来的建筑工程行业将也将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只不过从技术角度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如某园搞的机器人抹灰,个人认为这个不太靠谱,还是在工序上延续原来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将人力改为机器,但质量怎样,不知道。现在推广的装配式建筑从技术上可行,将部分工序整合后工厂化,也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所以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性将越来越先进(补充说明一下,如BIM技术)。

  

当然,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至少管理上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模糊,个人认为很多现在学校中开设的相关专业将有部分可能合并兼容,复合型更突出!

  

材料方面,近十几年来,新材料不断涌现并运用在实际工程上,今后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出新,运用在建筑工程将会越来越多,要求的掌握的新工艺也越来越多。

  

因为建筑工程是为人类服务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业人士,我觉得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环保化、标准通用。

  

我从自身公司的产品说起。我所在的公司是中铝南铝(福建)铝结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新产品的企业。“安全、经济、文明、适用”是公司的宗旨,主打产品有铝爬架、铝模板等。

  

1.结构公司研发的爬架产品核心受力构件仍为钢结构,非受力构件及围护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替代,一方面减轻爬架自重,减少材料和设备用量,提升速度更快。

  

2.相比传统脚手架采用钢管、扣件、安全网搭设,在使用和周转过程中产生损耗、损坏、丢失现象严重的情况,铝结构架体所有配件都在加工厂加工而成,到施工现场只需拼装,这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成本得到更为合理与有效控制。

  

3.脚手架外侧采用钢板防护网,不易损坏,能更好地防止物料穿透。

  

4.架体所有构配件均属于金属结构,与传统脚手架采用安全网、木质脚手板、竹编相比能更好地防止火灾发生。

  

建筑行业现在已越来越规范,一直在被迫改革,谁叫它在十几前是公认的暴利行业,这下好了吧,什么样的改革都吸引了过来!

  

现在的项目是不少但利润稀薄、垫资巨大、材料乱涨、人工费像刺猬、压价严重、审计就像摘菜叶一样、建设单位压款严重等问题,造成很多企业不堪重负,以至于目前建筑市场大吃小、生存空间狭小!

  

未来的建筑业应该是大公司越大,各个领域精细化,不会像现在到处是建筑公司,开始细分这个建筑市场,要想赚高额利润很难,因为这个行业始终是代加工行业!

  

建筑工程行业未来趋势是:智能化、绿色节能环保的高标准化、艺术性。

  

我是一名七零后,结合我的经历及对建筑业的感知,从建筑行业的行业企业性质和技术发展两方面谈下建筑业未来趋势。

  

一、建筑行业组织的企业性质:1、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建筑以国营企业为主,基本属于计划派活模式,连工人也属于国家开支,技术工人更是按水平、资格分多个等级。2、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南巡讲话后,改革潮流滚滚向前,大量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建筑行业也从深圳向全国辐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政策、PPP项目等一直热到现在。但在2013年政府限制兴建楼堂馆所后,尤其近几年政府对3p项目也开始谨慎起来,对行业打击很大。3、近几年一再有人呼吁招投标要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这样建筑趋势是优胜劣汰,好多小的建筑企业(尤其私企)很难生存。国家会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大有收归国有的趋势。本来工程项目变少,竞争激烈残酷,但前几日我看资料光中国建筑的第三工程局下属的一个分公司(属于三级公司)2020年产值1000亿以上。企业性质的各种优势凸显。

  

二、建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大概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建筑技术的基础阶段。全国需要大量的建筑公司、建筑技术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工人。大部分都是基础设施、普通住宅,结构形式以砖混楼、框架楼为主,多为多层。连住宅的楼板设计大都是空心预制板,偶有现浇砼的,也只有80mm~100mm的厚度。第二阶段,从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建筑技术蓬勃发展,高层、超高层、大模板大体积砼、框剪、剪力墙、彩钢房、钢结构房、装配整体式建筑等名词过几年就新出一个。尤其建筑速度快得无法想象,雷神山、火神山、石家庄防疫建设令世界震惊。第三阶段,建筑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将来必定要求越来越完美,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绿色节能环保、艺术性。毋庸置疑,人们理想中的样子很快就会到来。就像人们的生活水平从饥饿温饱富裕小康发达的社会进步是一样的。

  

我们这一代人住上智能化、带旋转、带空中花园的房子也许会成为现实。但我说的是在咱中国,中国的建筑处在世界的前沿没一点问题,我到过沙特、迪拜、阿曼等国家搞过援建,虽然技术在世界上是共用和相通的,但这些国家建筑技术比中国落后至少10~20年。

  

建筑行业是国家支柱产业,解决了大部分就业问题,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学习各个分项工程技术的了,所以将来现场施工的工人越来越少,只会继续提高工人工资,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机械化水平。

建筑行业发展历史(建筑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复制成功